关于跑鞋
1.跑鞋介绍
目前市面上的跑鞋,根据大的类型,可以分为越野跑鞋和公路跑鞋两种。
- 越野跑鞋 :防滑性能、抓地力、包裹性、支撑性相对较好,鞋子会相对比较重一点。适用于在山路、土路、崎岖不平的山路、土路等使用场景穿着。
- 公路跑鞋:缓冲性能比较好,透气性比更好,鞋底更轻便,穿着的脚感也更为舒服。适用于水泥路、柏油路、操场、跑步机等场景。
根据性能,可以分为慢跑鞋、训练鞋、还有马拉松鞋,最常见的是慢跑鞋,日常跑步时候选择这一类跑鞋即可。
- 慢跑鞋:保护性最好,支撑性、缓冲下最好,相对比较重,适合普通跑步爱好者;
- 马拉松鞋则是极度追求轻便,保证速度,这种鞋保护性会相对较弱一点,这对跑者专业性的要求会很高;
- 性能训练鞋是为了提高小腿肌肉爆发力量训练;
慢跑鞋一般分为几种类型:缓震系跑鞋、稳定系跑鞋、控制系跑鞋。
- 缓震系跑鞋:缓震性能最好,中底柔软,鞋体轻便,适合正常足弓和高足弓和跑者。因为能够帮助足部减震,所以稳定性相对差一点,不过如果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崴脚,跑步前脚掌着地,不需要过分强调对足弓的支撑和脚跟矫正功能的,穿缓震系跑鞋就比较适合。
- 稳定系跑鞋:支撑性能最好,大底有一定弧度,适合正常足弓和低足弓的跑者,可以帮助内足弓的跑者矫正跑步鞋的内旋情况;
- 控制系跑鞋:支撑性更好,但是鞋体相对较重,适合扁平足的跑者,不过现实中扁平足的人不多,所以控制系跑鞋这个系列相对较少。
可以根据自己的跑量(每天跑步的公路数✖️每周跑步的频率),选择跑鞋级别:
- 入门级跑鞋:适合体重为男55kg以下,女子45kg以下,单次跑量在3km左右,每周跑3次;
- 次顶级跑鞋:适合体重为男55kg-79kg,女子45kg-55kg,单次跑量在3-10km左右,每周跑3次以上;
- 顶级跑鞋:适合体重为男55kg以上,女子45kg以上,单次跑量在10km左右,每周跑5次以上;
以上还要结合跑鞋的实际标注来进一步判断,从而确定自己适合的跑鞋级别。
传说中四大跑鞋品牌:Asics亚瑟士、Saucony索康尼、Brooks、New Balanc。
2.选购
什么是足内旋
内旋描述了脚在与地面接触时着地和滚动的方式,,是整个脚接触地面时的组合动作。
活动部位:跗横关节+距下关节+踝关节
正常内旋Pronation
顺序:脚跟外侧→脚心→前脚掌
脚在接触地面时会向内旋转约 15 度,脚后跟与地面的角度近乎垂直。跑步时,足部每一次落地都会自然地向内倾斜,呈现内旋姿势,以缓解冲击力。但如果足部向内旋转过度或者不足,就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。过度内旋Overpronation
顺序:脚跟外侧→脚心内侧→前脚掌
脚外翻+外展+背屈,力量向内侧偏移,推蹬时压力集中在大脚趾。结果降低了拱面,使得足部变宽变长对应低足弓或扁平足。足外旋(内旋不足)Supination=Underpronation
顺序:脚跟外侧→脚心外侧→前脚掌外侧
脚内翻+内收+跖屈,重量转移到脚的外侧,推蹬时压力集中在足部外侧及较小的脚趾。结果提高了拱面,使得足部变窄变短,对应高足弓。
通过鞋子的磨损情况判断内旋情况
将鞋子放在平坦表面上,从鞋跟后方看:
- 正常内旋:鞋底从外跟到前脚掌和大脚趾呈 S 形图案,鞋底磨损比较均匀。
- 内旋不足:磨损在鞋子的外侧,稍微向外倾斜。这类跑者的脚部肌肉较为僵硬,足弓无法为蹬地提供足够的张力,因此需要更多的缓冲性能,建议选择缓冲减震型跑鞋。
- 过度内旋:脚后跟内侧、脚掌下方、尤其是大脚趾的磨损较多,向内倾斜。
通过脚掌图案判断内旋情况
将足底打湿,踩在纸上,根据印出的形状判断:
根据足弓选择跑鞋类型
- 过度内旋(Overpronation):这类跑者足弓过度塌陷,双脚内侧将承受过大的重量,可能增加膝盖和脚踝压力。当他们前进时,负荷会由内部边缘承担而非前脚掌,会导致脚部的不稳定,不仅影响跑步效率,还可能引发跑步障碍。过度内旋的跑者应考虑选择稳定支撑类型的跑鞋。
- 内旋不足(Underpronation/Supination):这类跑者的脚部肌肉较为僵硬,足弓无法为蹬地提供足够的张力,因此需要更多的缓冲性能,建议选择缓冲减震型跑鞋。。
- 正常内旋:这类跑者,脚部肌肉能够自然地吸收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,脚底受力均匀,几乎所有类型的跑鞋都在可选范围之内。
3.更换
当跑鞋鞋底弹性难以缓冲冲击时,此时继续穿着可能损伤膝盖,应定期从以下方面做检查:
- 跑量里程。多数跑鞋的缓冲性能在 500-800公里 后显著衰减,体重较大(>80kg)或常在硬地面跑步的跑者可能需提前至 400-600公里。
- 磨损检查
- 外底纹路:若前掌或后跟的橡胶纹路磨平(特别是露出中底材料),抓地力和防滑性下降,需更换。
- 非对称磨损:在正常的步行姿势下,鞋底外侧通常磨损较内侧明显。这种磨损差异可能提示足弓支撑失效或跑姿问题,建议当鞋底内侧与外侧的磨损差异达到0.4公分或以上时,及时更换跑鞋。
- 舒适度下降
- 频繁磨脚、起水泡或脚趾挤压感增强等,可能是鞋垫老化或鞋型变形导致。
- 若旧鞋穿上去明显感觉“塌陷”或“硬如板砖”,说明性能已衰退。
4.延长跑鞋寿命的建议
- 轮换使用:准备2-3双跑鞋交替穿,减少单鞋损耗。
- 专用场景:避免将跑鞋用于日常通勤或非跑步活动。
- 清洁保养:定期清理鞋底泥沙,保持鞋内干燥,延缓材料老化。
参考
- 微信服务号“脚踝锻炼指南”内翻·外翻,内收·外展,内旋·外旋